当前位置: 首页 > 多彩生活

真我风采

不忘初心,反哺家乡——记农业与生物学院退休老师刘林德有关事迹
时间:2020-11-23 编辑:老龄委网站管理 来源: 浏览次数:

2020年11月2日,市教卫工作党委召开系统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对教卫系统获得全国、上海市和本系统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我校多位离退休干部集体和个人荣获表彰,为辐射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特推出专题报道。

第六期,让我们聚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农业与生物学院退休老师刘林德的有关事迹。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退休副教授刘林德,1994年退休后回到家乡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岩泉街道雨伞岗村,开展农业研究与实地培育工作,以专业特长带动村里百姓发展经济。他自投资金,带回葡萄、梨、桃、草莓等优良品种;潜心试验,解决濒危野生白猕猴桃的种苗问题;不断摸索,开展红豆杉嫁接等技术研究;扶贫帮困,为邻里乡亲免费提供技术辅导和苗木良种,被当地政府和媒体誉为“丽水特色农业的领路人”。

回到家乡的刘林德老师,看到有的农民因买了不适应本地水土的水果苗木而遭受经济损失,便决心发挥专业优势帮助乡亲们。20多年来,他用退休金租用荒山进行试验,从上海、浙江、湖北等地引种了100多个水果苗木品种,累计花费近20万元。他试种成功果树品种几十个,将适应良好、经济价值高的优质品种无偿提供给农民种植。如今,雨伞岗村种植了1200多亩水果,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专业村。莲都区几乎每年都在雨伞岗村举办葡萄节,吸引了许多丽水市民去采摘葡萄。

在猕猴桃种植方面,刘林德老师也是响当当的专家。他成功解决了濒危野生白猕猴桃无法用种子种植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他采用一种较为特殊的方法,以国内果子最大的优质白猕猴桃作种原,连续三年试验终获成功,不仅解决了野生白猕猴桃濒危的问题,还可以保证产量,现已推广种植了30多亩。这种白猕猴桃易种,全年无需使用农药,果实营养丰富,存放时间可达半年之久,成熟后去皮方便,市场潜力巨大。2014年以来,他还成功引进了不少优质猕猴桃新品种,一年栽培、二年见果、三年投产,不少农户引去种植,有的一种就是几十亩。

除了培育水果苗木,刘林德老师还开展了红豆杉嫁接的技术研究。红豆杉除具有绿化作用外,还是紫杉醇抗癌药剂的重要原料。我国南方红豆杉长得快,成材速度是美国曼地亚红豆杉的2~3倍,而美国曼地亚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是南方红豆杉的6~8倍。经过整整8年的嫁接试验,他成功把用于提炼抗癌良药紫杉醇的美国曼地亚红豆杉和丽水南方红豆杉嫁接成功,成活率高达90%。嫁接后的南曼红豆杉实现了优势互补,如果丽水能成功大量推广种植,将形成我国自己的抗癌药品原材料市场,为农民开辟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刘林德老师的付出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1997年,丽水市政府把他评为农村扶贫的先进典型,市科委授予他“科技进步重大贡献奖”;2018年,他荣获丽水市“乡村振兴·丽水先行”年度贡献人物称号、上海市高校系统退管工作“老有所为”精英奖;2019年,他荣获丽水市“道德模范”称号、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浙江日报》《丽水日报》和中新浙江网、中国园林网等媒体以《乡村土痴刘林德》《南方红豆杉成功“迎娶”美国媳妇》等标题多次报道他的事迹。

刘林德老师参加“乡村振兴·丽水先行”年度贡献人物颁奖仪式(左6)

面对这些荣誉,刘林德老师却谦虚地说:“当初选择学农是想为家乡农业做点事。我是农民的孩子,从事的又是农业研究,尽我所学致富乡亲,已是人生的幸事!”如今,86岁的他仍劳作在田间地头,悉心呵护着自己二十余年来引进、培育的果木品种,无怨无悔地为家乡奉献着智慧和力量。

沪交ICP备05225  版权所有© 2019 上海交通大学老龄工作委员会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邮编:200230   联系电话:021-6293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