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老龄问题国际学术论坛隆重举行
4月20日,由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与美国兰德公司、东方讲坛联合举办的“东方讲坛·太平洋论坛——和谐社会的老龄问题国际”学术论坛在锦江小礼堂隆重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美国兰德公司总裁詹姆斯·托姆森在开幕式上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前主任龚学平、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太彤、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前副主任叶叔华、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组书记潘世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美国兰德公司亚太政策中心执行主任托马斯·麦克诺赫等出席了本次论坛。开幕式由我校党委副书记徐飞教授主持,来自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企业团体和新闻媒体的250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设大会演讲和专题讨论。在大会发表演讲的有美国兰德公司资深老龄问题专家琳达·马丁博士、美加州大学老年医疗政策专家劳伦斯·卢本斯坦博士、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上海市老年学会会长左学金教授、中共闵行区委书记孙潮、上海增爱基金会理事长胡锦星、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孙常敏、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高菊兰等。专题讨论围绕老龄化与老年保障、老龄化与老年服务以及老龄化与老年产业三个议题展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我校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章晓懿等主持了专题研讨。
当前,我国已经入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上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双重挑战。本次论坛围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老龄问题,以全球的视野、中国的问题和上海的实际为基本维度,深入探讨了老龄社会的内涵、现状、问题和对策,并以老年长期照护(LTC)和老年社会保障为关注重点,从社会老年照料服务体系构建、老年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研讨,力求为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老龄社会管理新体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次论坛得到了上海市东方讲坛的支持和资助,由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具体承办。“太平洋论坛”是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协同美国兰德公司共同打造的一个学术品牌,除了每年的太平洋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外,至今还成功举办了五届大型年会主题论坛。
我校隆重召开2012年老龄工作会议
5月23日学校2012年老龄工作会议在闵行校区高田会堂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马德秀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校老龄委主任苏明作老龄工作报告。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安胜、农业与生物学院党委副书记曹林奎、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获得者、数学系退休教师武霞敏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出席会议的有校老龄委成员、离休干部代表、二级单位主管、经办人、退休代表、联络员、三级块长、退教协等代表230余位。上海市高校退管会副秘书长孙大卫、医学院和附属医院退管会负责人也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由校老龄委常务副主任、原校党委副书记蒋秀明主持。
马德秀在讲话中指出,学校能有今天的快速发展格局和良好社会声誉,是几代交大人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广大离退休老同志为之奉献了青春、智慧和汗水,
以主人翁的精神,与学校风雨同舟、艰苦奋斗,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你们是学校的功臣,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当前,约500位退休教师仍活跃在学校各项岗位第一线,很好地弥补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缺陷。一些老同志们从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看得更加清楚,感受更加深刻,更好地发挥对学校发展的建言献策作用。
马德秀传达了刚刚闭幕的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介绍了学校当前的重点工作。最后,马德秀对老龄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各二级单位都要把老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考虑,把工作抓实。二是要满腔热情、满怀感情地做好老龄工作,千方百计真正把老龄工作做到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的心坎上。三是要加强研究,更好地发挥老同志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及时掌握老同志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及时把国家、政府以及学校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让老同志共享发展的成果,真正落实“六个老有”。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老龄委主任苏明作了老龄工作报告,他介绍了近年来学校老干部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年大学交大分校、教师退休协会(老教授协会)、退休人员事务中心等五个部门的工作情况。目前,我校离退休人数已经达到4800多人,预计到2020年将达5800人,离退休人数将逼近在职人数。做好如此大一个群体的工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
老龄工作,把老龄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之中,统筹安排,主动工作。适时调整学校老龄工作委员会,建立了一支业务素质优良、有觉悟有奉献精神的老龄工作队伍,他们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越来越体现出亲情化、精细化服务的特点,得到老同志们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同时苏明主任从“活动经费”、“规范补贴”、“规范补贴后的‘抚恤金’政策”、“规范后退休人员与学校的关系”、“晚年老有所养”等五个方面回答了老同志迫切希望了解的问题。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安胜介绍了贵学院变每年一次活动(敬老日)为两次,结合校庆而开展的“思源节”活动的体会(详见发言稿)。农业与生物学院党委副书记曹林奎根据学校为老同志“办实事”,开展相互联系、相互帮助蔚然成风的经验(详见发言稿)。
大会上代表个人发言的是数学系退休教师武霞敏同志,她不顾自身残疾,坚持“一对一”义务辅导残疾家庭子女35年。先后荣获上海市五好家庭、市自强模范、市2002年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事提名奖、市老有所为精英奖、市机关事业单位老有所为精英奖、市高等学校老有所为精英奖、第三届上海市“慈善之星”、2009年10月由上海市肢残人协会颁发“十佳优秀志愿者”、2012年4月由上海市民政局颁发第二届“上海慈善奖”慈善行为楷模称号、2012年4月由中国民政部颁发的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称号”,此奖是国家政府级最高奖项,还在中南海紫光阁前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武霞敏老师身残志坚,义务奉献的先进事迹使与会者深受感动。
会后,与会者纷纷表示,校领导如此重视老龄工作,我们各级组织不能辜负领导的希望、老同志的期望和学校发展的愿望。我们要摆正位置,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作用,面对老龄化形势的挑战。老同志也认识到要以武霞敏老师、优秀联络员为榜样,相互关心、相互慰问。最后,出席会议的离退休老同志还参观了闵行新图书馆、海洋深水池和木兰纪念馆。
电信学院老同志“思源节”活动情况总结与体会
张安胜
今年的校庆前夕,我们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盛邀数百名离退休教师回校团聚,笔墨写意,画器抒怀,欢歌笑语,共庆学院首届“思源节”。
之所以会想办“思源节”,主要有三个初衷。首先,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特别浓厚,尊老敬老爱老是一个重要方面。其次,我们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对于学校、学院的发展,所有离退休老同志们曾经的辛苦努力与付出,同样是我们饮过的水,要思的源。最主要的是,学院党委一直非常注重对教职员工的人文关怀,将构建家的和谐与温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在职教职工,我们2009年开展了体能测试,2011年隆重举办了学院首届教职工运动会,今年还将在下半年举办学院首届文化艺术节。与此同时,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还有440余位离退休教职工,我们也一直在思考,除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除了日常的关怀帮助,还可以为老同志们做些什么。本着“常怀敬老之心、常思敬老之策、常办敬老之事、常兴敬老之举”的理念, 我们在思考一些新的内容与载体,进一步丰富老同志的业余生活。
于是我们便有了在每年上半年举办“思源节”的想法,为老同志们创造更多聚会交流的机会,也帮助老同志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退休生活。向领导汇报后,得到了蒋主任和苏书记的充分肯定和支持。我们从3月份开始策划,多次召开会议,讨论落实各项工作,最终将4月6日定为思源日,尝试举办了首届电院“思源节”。围绕“文化交流”这个主题,以老同志们“顺心、舒心、开心”为原则,本着“聚心、展示、汇智”的思路,安排了“离退休教职工文化艺术作品展”、“养生与情趣——谈谈我的退休生活”主题交流会等,将离退休老同志们汇聚一堂,为他们提供了交流以及才艺展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