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政部发通知,学习宣传贯彻《老年人法》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人法》)已于2012年12月28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由胡锦涛同志签署第72号主席令颁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老年人法》的修订和颁布,是我国老龄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央加强民生立法的重大成果,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老年人法》,通知内容有:一、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老年人法》重大意义。二、民政部门学习宣传贯彻《老年人法》主要任务。三、切实加强学习宣传贯彻《老年人法》组织领导。最后,国家民政部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将学习宣传贯彻《老年人法》的具体安排报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如在贯彻执行过程中遇到重大问题和情况,请及时报告。
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在京发布
2月27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这是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状况蓝皮书,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出席了发布会。发布会由全国老龄办宣传部主任刁海峰主持。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写的这部蓝皮书,由总报告、政策篇、保障篇、服务篇和研究篇5部分组成,包括1个总报告和15个分报告。蓝皮书从研究者的角度,以比较权威的数据、翔实的资料,全面审视了2012-2013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从老龄政策、养老与医疗保障事业、老龄事业法制化进程、老龄服务、老年宜居环境、老龄文化、老年群体社会管理、老龄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客观分析了2012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成就,指出目前老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2013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蓝皮书指出,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一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们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二是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三是底部和顶部老龄化相叠加,推动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老年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同时,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到2025年之前,我国的高龄老年人口将一直保持年均100万的增长态势。失能老年人口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慢性病患病老年人数持续增加,2012年为0.97亿人,2013年将突破1亿人大关。空巢老年人口数量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也将突破1亿人大关。
蓝皮书指出,2012年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八大作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战略部署;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法律高度;新农保与城居保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与此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道,为中国百姓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网,几千年来亿万群众“老有所养”的梦想首次在制度上得到了实现;一系列重大老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老年医疗保障、养老服务、老龄文化、基层老龄工作等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各项老龄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与此同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也存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养老、医疗保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老龄服务发展不均衡,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滞后等不少问题。展望2013年,随着党中央相关战略部署的深入贯彻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全面落实,中国老龄事业的大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蓝皮书的发布,对于进一步宣传老龄事业,提升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加快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和支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对于为政府发展老龄事业科学决策提供翔实理论依据,推进老龄事业科学发展;对于探索老龄事业发展规律,促进老龄科学研究工作开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发布会上,吴玉韶副主任还通报了全国老龄办2013年的七项主要工作:深化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加强新修订的老年法的普法教育;推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加强老龄宣传工作等。发布会同时公布了2012年全国“老龄新闻宣传好作品”获奖名单,并为部分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
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 老龄委官员吁积极应对
据3月1日《光明日报》报道,中国老龄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传书指出,中国各地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具有不平衡性,区域差异较大。陈传书在此间召开的“2012年中国老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逐步进入老年,中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到去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85亿(占总人口13.7%),预计今年将增加900万,明年将突破2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14-2033年20年间,中国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口1000万。
与此同时,劳动适龄人口规模逐步递减,社会抚养比急速上升。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必须积极应对。他要求各地老龄工作机构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准确把握当地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老龄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主动采取对策,制定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服务。他指出,要从国情省情出发,充分认识“发展、健康、参与、保障”的重要意义,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老龄战略规划体系、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健康支持体系、老龄服务体系、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和老年群众工作体系,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准备。
陈传书说,随着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中国的养老制度顶层设计到了攻坚阶段。各级老龄工作机构要注重研究老龄事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推动解决制约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要重视小区老年宜居环境、老年生活设施和家庭服务网点配套建设,完善家庭支持政策,鼓励小区物业管理机构向为老服务延伸。要从农村实际出发破解农村养老服务难题。发挥邻里互助优势,总结推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互助养老等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新模式。
同时,要继续搞好“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温馨家庭”建设示范。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保证国际组织在华老龄合作项目顺利实施。
校召开2013年上半年工作会议
2月25日校在闵行校区召开2013年上半年工作会议。会议总结过去一年的收获与思考,部署了2013年工作。校领导、老领导、中心组成员、教职员工代表等参加会议。
张杰校长作工作报告,他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文科建设、一流医学院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支持、校园基本建设、大学管理与校园文化、校地合作与服务社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实事工程等十二个方面总结了2012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并就2013年学校工作进行了目标分解和部署。张杰指出,学校要实现行政主导向学术主导、学校办院向学院办校、学校主导向自我实现的三大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系统发展三大原则,构建卓越的人才成长体系、创新发展体系和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三大体系。张杰强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全体交大人共同的理想,需要全校上下同心协力,争取全年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既定目标,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
党委书记马德秀因在京参加重要活动,委托党委常务副书记苏明代表学校党委提出工作要求。苏明指出,一是要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上来,努力在发展目标、发展理念、重大改革三个方面强化共识。二是要结合各自发展特点,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推进学校办学质量全面提升,解决好目标追求和方法路径两个问题。三是要充分发挥好各级班子在改革攻坚中的作用,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振奋进取精神,要注重学习研究,不断提升各级班子引领发展的素质和能力,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苏明要求各单位认真谋划,齐心协力,开好局、起好步,确保高标准、高水平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会议在医学院设分会场。出席会议的还有各院系教师代表,机关科级以上干部,中青班、基层党支部书记,教代会、工会代表,思政教师、辅导员,无党派、民主党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