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标准试行调整
据有关文件,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本市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标准,每人每月上调210元至650元不等,同时对高知有保留的部分继续进行冲销,对义务段教师原有10%增额部分进行了固化等。1至4月调整补贴差额已于
4月
27日
打入各位退休教职工的银行卡中,补贴调整后的新标准于5月份开始实施,请各位老师注意查看自己的银行卡。如有对自己的补贴调整等有疑问,可向二级单位咨询。(李琳)
低龄老人高龄老人结对关爱
《新民晚报》
5月
14日
报道,今年“老伙伴计划”继续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有10万名高龄独居老人享受志愿服务。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为10万名老人中的1000名“高风险老人”提供“一对一”特殊服务,是今年“老伙伴计划”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本市每年新增20多万老年人口,通过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老伙伴”计划,激活社区中庞大的人力资源——低龄、健康老人;通过固定结对的互助服务形式,强化社区互助,维持高龄老人的社会联系,预防“年龄隔离”。
去年,“老伙伴计划”首次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全市2万名低龄老年志愿者接受了心理关爱、慢性病防治、老年人居所意外防范三个方面的培训,定期为10万名80岁以上的高龄独居老人提供互助关爱志愿服务。高龄老人与低龄老人志愿者按不低于5:1配对,遵循就近原则和共性小组原则。也就是说,每位志愿者结对的老人最好是在同一个社区,且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相近,以便更有“共同语言”。
“在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被服务老人存在‘高风险人群’。”市社工协会秘书长郭小牧说,“高风险老人”呈现3个特征:生活自理差,处于失能边缘;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生活封闭、不参与社区或社会活动、人际交流少、社会支持系统薄弱。为此,在今年的“老伙伴计划”实事项目中,10万受助老人中的1%,即1000名“高风险老人”将接受1000名核心志愿者“一对一”的特殊服务。
10万名享受互助服务的高龄老人需满足以下条件:
●80岁以上的非院舍安置的居家纯老或独居老人;
●孤老或子女不在上海的独居老人优先;
●重点优抚对象优先;
●残障老人或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优先;
●未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优先
新思路解决“老”问题
——《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及《管理办法》两份征求意见稿的解读
6
月3日
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社会力量设立养老机构以及养老机构管理作出了详细规定。这两个办法的发布,对于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以及养老问题的解决,能发挥多大的促进作用呢?兴办养老机构,新办法有何亮点?谈及两个办法的亮点,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最大的亮点不在于具体的条款,而在于两个办法出台这件事本身。”两个办法明确了一个渠道,让社会上想办养老机构的人,知道了应该找谁;在解决养老机构内部问题上,后续怎么规范,怎么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有了一个方向。
在《管理办法》中,一半左右的篇幅讲述的是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和“内部管理”,这说明,办法的出台并不仅仅是监管的法律依据,还是行业的指导性方案。“新的养老机构如何办起来,如何办得好,可以从《管理办法》中找到一些答案。”党俊武说,对于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促进作用,这两个办法的出台是非常及时的。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闫青春指出,现在居家养老有两个难题,一个是少子化,另一个就是空巢化。同时,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数量大幅度上升,意味着老年人日常生活离不开人员照顾,从目前来看,长期照料与护理的养老院舍保有量与巨大的需求不相匹配,也意味着专业化长期照料和护理服务机构建设必须加快。
目前,我国机构养老已经达到了每千名老人有二十张床位的标准,根据民政部规划,2015年年末以前,要达到每千人三十张床位的水平,但这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不仅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每千名老人拥有50—70张的水平,甚至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20—30张的平均水平。
为此,民政部门一直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管理办法》中,还特别有一个针对社会力量的优惠政策:民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运营养老机构。
“在《许可办法》中,提到了涉外管辖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亮点。”党俊武说,允许外国组织和个人兴办养老机构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社会服务兴办主体扩展到外国组织,显示了我们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决心。”
标准有升有降,民办养老何处去? 按照《许可办法》的规定,设立养老机构需要开设的床位在10张以上,床位数门槛限制大大降低。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说,降低床位数门槛,借鉴外国较成熟的经验,政府希望鼓励更多社会资金、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身养老服务市场,扭转养老床位供应不足等现状。
党俊武说:“10张床位的标准可能比社会期望的要低,但这恰恰是考虑到养老需求的现状来拟定的。从现实来看,现在家庭式自办的养老机构还是比较多的。在东北地区,两个房间拼起来就行了,虽然条件简陋,却很能解决问题。应该说,降低门槛是符合社会需求的,不可能让所有的老年人都住到郊区豪华的养老机构里去,那样不符合老年人的经济水平。”但与此同时,养老机构设立条件中也规定了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生活用房、设施设备、活动场地的标准,更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提出了要求。这样的标准,会不会把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拒之门外呢?
“对于这个问题,两个办法的实施是有考虑的。”党俊武说,“办法一经实施,对于现有的民办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要在60天内到相应级别的民政部门去申请获得设立许可;对于那些不符合条件的,给出了一个长达一年的整改期,对于那些给五保户提供养老的,给了一个更长的期限。”但是,基本的门槛不能丢,尤其是一些涉病老人的照料,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两个办法是在社会办机构出现很多问题的情况下出台的,为的是有针对性地解决服务问题,还特别强调了监督检查机制和法律责任。”
机构、社区、家庭,如何各司其职?在机构养老服务方面,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是有分工的。在《管理办法》的“重点保障”中提到,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应当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和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这说明,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在服务对象上有所侧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主任陶立群认为,政府应该做窗口,管最低层的,企业应该搞高层的,进入市场。机构是政府资助办的机构,应该把重心放在失能的、身边无子女的老年人的照料上。“政府应该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政府资源不足,我们要号召全社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都投入到养老事业中发展养老服务机构。”
“虽然从长期来看,政府还是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规范标准上,但当前政府兴办的养老机构还发挥着很大的兜底作用,而且社会上机构养老的需求难以满足,短期内政府办养老机构不可能退出。”党俊武说,“将来最好的办法是,即使是兜底的这一块儿,也要交给社会力量来办,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经济困难的老人养老支持。”“在我国,九成以上的老年人是在家庭和社区里养老的。”闫青春建议,政府要大力发展社区照顾,在社区当中建立一批为老年人服务的养老机构,给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实惠、快捷的服务。(6月6日“光明日报”)
部分机构养老介绍
上海颐康家园位于嘉定新城主城区,由民政部门批准设置,是以老年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团,旗下颐康养老院、颐康福利事业服务中心、老年文艺社,以开展老年休闲度假、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及养老人才、技术交流等,促进社会养老服务水平提高为目的的公益性服务机构。电话:59990000,地址: 嘉定镇澄浏中路3000号
金山华山老年公寓。位于金山区枫泾地区,占地面积50余亩,建筑规模3.
3
万平方米
,近千套自住型全装修养老公寓,有
19
平方米
—
68
平方米
等,价格人民币9.6万/23.
8/26/38
.8/39.8/50万。约
2014年
10月
30日
可入住。实行会员制,年限40年,可自持、转让、退出(可获得本金90%),年龄从55岁上、能自理的老人。目前该项目尚在筹建、装饰阶段,预计两年后才能入住。联系电话:62932144。金山华山老年公寓64177530/64177531/64177532。(退休中心)
船建学院举办“逢五逢
十”
祝寿活动
5
月17日
校老龄活动中心不断传出阵阵笑声,会场里船建学院正在为逢五逢十的退休教工举办集体祝寿活动,50多位退休老同志济济一堂,笑容满面。会议由院办主任李云峰主持,院长助理朱惠红致贺辞,她首先带来了学院领导和全体在职教工对老同志的生日祝贺,祝大家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同时衷心感谢老同志对学院发展的贡献和支持。校退休中心主任朱建程和校退教协、老教授退协副会长肖熙参加了会议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接着与会老同志争先恐后发言,交流人生感悟,以传递正能量与大家共享积极向上的老年人健康生活目标。在共同歌唱“祝你生日快乐”中,大家一起品尝了生日蛋糕。近两个小时的祝寿活动在其乐融融中结束。会后,与会同志一起参加了“船建学院退休教工之家”挂牌仪式。(钟淦堃)
农生学院举办退休教职工集体祝寿会
5
月30
日
农业与生物学院举办了逢五逢十退休教职工集体祝寿会,校、院、系各级领导到会祝福。祝寿会在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中进行,学校腰鼓队,歌咏队为寿星们献上了歌舞表演,学院党委副书记曹林奎、校退休中心副主任汪柏勤分别致词,祝愿寿星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寿星们也纷纷表达自己的感言。学院为寿星们精心准备了寿糕、寿桃,会后各级领导与寿星共进午餐。祝寿会,增加了一个退休教职工与学校交流、沟通的平台。(金为民)
我校开展高龄中“两不”人员或返聘等人员的调查
5月下旬结合“送清凉”慰问活动,校退休中心委托二级单位,对80岁以上的高龄人员中属于足不出户、身不离床(简称:两不)等人员进行了调查。截至
6月
10日
从反馈的信息获悉,累计全校710多位中有370位属于该类人员,占到52%多。其中在各类护理院、敬老院中的机构养老有50位,占13.5%。在异地和国外的20位,占5.4%。81.1%属于居家养老。2011年5月学校实施为退休人员“办实事”工程,从而形成了“退帮老”机制,这次经调查有74名退休联络员与他(她)们结成了对子,达到了1:5的联络格局。
另据调查返聘人员信息,这次涵盖全校“内退内聘、内退外聘、外退内聘”三类情况,总数有390位,占退休总数的8.1%,比2006年的调查下降2个百分点。(退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