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让老年人再社会化
《京华时报》
2月
18日
报道,当我们日益关注养老问题时,老年人再社会化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几天前,记者过马路,恰遇两位老年人带着孙子闯红灯。小孙子虽然不停地叫着“灯没绿”,却奈何力有不逮,被二老一左一右夹在中间冲了出去。老年人无视各种规则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插队、扰民、逆向骑车、随地吐痰……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有时就因为主体是老年人,旁人也不好多加劝阻与责问。
一些老年人规则意识的缺位值得深思。一方面社会发展进程飞快,过去的宣传与规范并不到位,使得不少老年人早期意识中便缺少了规则“红线”。另一方面当退休的“分界线”使得老年人身份角色出现巨大变化时,不少人逐步脱离社会化的教育与秩序,成为“边缘群体”,对于规则也采取了忽略的态度。无论是哪种原因,都提醒着我们,让老年人及时再融入社会,成为秩序与规则的遵守者甚至保护者,亟待解决。
寻找解决途径,需要老年人自尊自重,利用闲暇时间完善、提升自我,为社会发挥余热。同时,也需要社会进一步认同老年人的价值,并让这种价值有“用武之地”,创造与老年人交流融合的机会。例如很多志愿者群体,完全可以吸纳有能力有精力有意愿的老人参与,让他们一展所长。
更大程度上,政府应搭建更多平台,宣传普及社会秩序与规则意识,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比如利用好老年大学、社区公共空间等,更可以尝试多设立一些让老年人发挥余热的公益岗位。事实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这些国际盛会的志愿者队伍里,那些白发苍苍却不遗余力的身影,曾让世界都为之感动。建立在“老有所为”基础上的“老有所乐”,能让老年人的再社会化步入良性轨道。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年届九十的刘盛兰,费力地四处拾荒,坚持助学;退休20年的胡佩兰,仍然坚持每天义诊,为百姓守护健康……让老年人这笔社会财富得到充分挖掘与发挥,既能让家庭与社会越发和谐安详,更能让我们跑步进入老年社会的路途,步伐更加稳健。
退休老同志参与自动化系年终总结会
2014
年1月15日
电信学院自动化系年终总结会在金燕大厦热热闹闹地举行了。2013年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自动化系在综合改革、学科与师资建设、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与基地建设等方面都迈上了新的台阶,所取得的科研与教学成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并获得了奖励。
会议由系总支王林书记主持,电信学院苏跃增书记、莫光成副书记应邀参加。与以往不同,今年还邀请了本系退休的老同志一同参加年终总结会,共享系发展成果的喜讯。会上,陈卫东主任及几位副系主任分别做了工作汇报。老同志们非常关心系的发展,认真听取了会议报告,对于自动化系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以及在组织结构,制度建设,科研机制改革以及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一步发展都给予充分肯定。
最后,苏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肯定了自动化系取得的成绩,特别提到了老同志在以往工作中对于自动化系学科建设做出的贡献,并相信在老同志所做工作的基础上,自动化系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电信学院 田琳